楚天金報訊 武漢公共自行車是武漢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的一項惠民工程,曾連續四年被列為武漢市政府的“十件實事”,其首創的“武漢模式”曾七次被全球環保組織、國家發改委、交通部作為發展城市慢行交通的成功典範。
  但這項惠民工程,在今年武漢市人大代表提交的議案中卻遭遇詬病。
  人大代表們在調研中發現,由於諸多因素造成租借還車難、車輛使用率降低、騎行人的減少,以及人為的損毀、盜竊嚴重等問題,都制約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。
  代表們認為,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:頂層規劃設計不夠完善,重點體現在建設的規模、站點的佈局、車輛的投放數量、整個城市交通規劃沒有將公共自行車的建設納入統籌規劃體系;對破壞、損毀、盜竊、霸車缺乏處置手段和法律依據,文明誠信租車沒有納入真正的信用機制等。
 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,原本是為瞭解決市民“最後一公里”出行難題的惠民工程,走到現在卻逐漸顯現出令人尷尬的困境。
  (原標題:武漢公共自行車陷尷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q46lqwms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